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分卷(4) (第1/3页)
果然一听这话,沈建国忙道:娘,你别去,坏了安安的名声。 什么名声不名声,她夏安安早就没有了。王桂花依然不放弃,那可是两百块钱呀。 娘!沈建国急得眼睛都红了,他人长得高大,这样红了眼睛,显得格外可怜。 见他这样,王桂花这个当妈的先受不了,连忙道:好好好,我不去。她虽然答应了,但因为沈建国对夏安安的重视,心中对夏安安却不喜起来。 对王桂花如此轻易的妥协,沈战丝毫不觉得意外,在王桂花心里,沈建国就是她的心肝肉,两人对上,妥协的从来都是王桂花。只是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,想到同样作为母亲的王桂花对自己的冷漠,沈战的心就更冷一分。 沈战从小是由爷奶带大的,沈战奶奶不喜王桂花的性格,王桂花第一胎生下沈战后,怕他把沈战教坏了,沈战奶奶就把沈战带在身边,由她和沈老爷子亲自抚养,沈战四岁的时候,王桂花生下了沈建国,这一次王桂花说什么也不让婆婆将孩子抱走,两个老人当时年纪也大了,也没什么精力再多带一个孩子,也就默认了。 有了沈建国后,王桂花将所有对孩子的爱就倾注在沈建国身上。沈战爷奶在的时候,王桂花不敢对沈战不好,只是对他不亲近。待沈战十四岁时,爷奶去世后,王桂花对爷奶所有的不满,直接爆发到沈战身上。先是给沈爹吹枕头风,说家里劳动力不够,让沈战退学回家下地。沈战当时一个十四岁的孩子下地干得跟大人一样多,拿着和大人相同的工分,回到家王桂花却不给他吃饱,实在饿得不行,他只好去上山打猎,好几次差点连命都丢了。这样熬了两年,部队来村里征兵,他拿着猎物去村长家,拜托他将自己的年龄改大了两岁,这才入了伍。他在部队里一呆就是八年,因为对这个家毫无留念,八年里他一次都没有回来过。 沈战见沈建国将王桂花劝住了,这里也他什么事了,便推着轮椅回了房间。至于沈建国和夏安安的婚事,他根本就不关心。 一夜过去,混子从夏安安手里拿了两百块钱的事力压混子救了夏安安的八卦,传遍了整个红旗村,成为红旗村八卦榜上排行第一的消息。 谢景行吃过早饭继续学习医书,没一会儿就听到敲门声,谢景行倒是想不出有谁会来找他,打开门一看,是一对中年男女,从原主的记忆中,谢景行知道这两人是村长赵满仓和村长媳妇李翠花,看两人手上拿着礼物,显然是有事相求。想到他昨天得到了一笔钱,村里恐怕已经传遍,想来这两人上门应该是为了借钱。 赵叔,李婶子,你们怎么来了。谢景行边问边见两人迎进了堂屋,给两人倒了两碗白开水。他也不想这么寒碜,但这个家既没有红糖,也没有茶叶,只好用白开水代替。 赵满仓欲言又止的看着谢景行,最后不自在的拿起碗喝了一口。 李翠花恨铁不成钢的瞪了赵满仓一眼,眼中待着焦急和催促。 赵满仓深吸一口气道:混子呀,叔听说夏知青给了你两百块钱买断救命之恩,是不是真的? 谢景行点了点头道:是真的。 赵满仓:既然如此,叔也不跟你拐弯抹角,今天我和你婶子到这里来是想跟你借这两百块,如果你没有急用,愿意借给我们,我和你婶子一辈子感激你,若是你有急用或者不愿意,就当我什么也没说过,当然你放心,我以后也绝不会为难你。 这话谢景行倒是相信,不管是在原主的记忆里还是剧情里,村长赵满仓都是一个十分正直的人,正是因为如此,前世女主才可以在那样的流言下扛到高考恢复回城。 谢景行:赵叔,我可以问问你们借这钱干什么吗? 赵满仓:你也知道我们家老三向东是个早产儿,一直身体都不好,他做不了农活,我们两口子就想着让他多读点书以后可以在城里找个工作,但城里的工作哪那么好找,他这都毕业两年了都没找到,如今他姐夫厂里有一个整理资料的工作,原先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做得,如今老太太过世了,他们家里人就想把这个工作转出于,不过要六百块,人家看在我女婿的份上多保留几天,我们老两口东拼西凑好不容易凑了四百块,这不听说你有两百块,才厚着脸皮来借。 这个事情谢景行倒是没有在原剧情中看到,不过原剧情都是围绕着女主夏安安开展的,没提到也正常。 如今一个城里的工作可是十分抢手,也难怪两人这么着急,而且赵向东身体不好,常年在家中不干活,他爹娘没有意见,两个嫂子意见恐怕不小。 谢景行倒是不反感将钱借给村长,他至少还要在村子里呆两年,和村长打好关系很有必要,村长的人品也信得过,而且村里人都知道他有这笔钱,如今借出去对他而言反倒是好事,免得因为钱多生事端。 谢景行:赵叔,这钱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