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46节 (第3/3页)
,三叔全身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,瞬间就松弛了下来。 我也惊愕地发现,床头床尾的两只蜡烛的烛火,噗地一声,灭掉了。 “不好。”我叫了一声,下意识地转身就跑。 但是我刚跑到门口,就生生停了下来。 虽然三叔有过交代,让我在烛火灭掉的时候,有多远跑多远。但是真正当蜡烛灭掉了,我却更关心起三叔的安危来。 这也许是我和三叔在并肩作战过程中,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牵挂吧。 “三叔……三叔……”我发现三叔脸色重新又回到了惨白,便不管不顾大声喊叫起来。 在我哑着嗓子喊了十几声之后,三叔突然咳嗽了一声,有气无力地骂了一句:“别特么喊了,没死呢……” 说着,三叔慢慢睁开了眼睛。 “三叔,你没事吧?”我惊喜万分,赶忙扶着三叔从床上慢慢地站了下来。 “蜡烛都灭了,不是让你跑吗?你小子,不听话啊。”三叔看着很虚弱,还不忘教训我。 “下次甭整这事,我自己跑了也不安生。”我抱怨道。 三叔笑了笑,伸手把窗户上厚厚的棉被扯了下来,阳光顺着窗户照进来,那种暖洋洋的感觉让人感到很舒服。原来不知不觉间,天已经亮了。 三叔怕我担心,告诉我虽然小有波折,但还算一切顺利。 我放下心来,发现自始至终费瑶那边都没有什么大的波澜。此时虽然还没醒来,但是气息平静,不再说胡话了,还在沉睡中。 而三叔则像是刚参加完一场马拉松一样,浑身软塌塌的,还在不停地冒着虚汗。 我很好奇在这一晚上,三叔到底经历了什么。 我从包里摸出一瓶矿泉水递给他。他接过来,大口地把那一瓶水都给喝掉,随后大口喘了几口粗气,说道:“我见到了,终于见到了……” 我问道:“三叔,你见到什么了?那个藏在费瑶梦间的魂魄?” 三叔摇摇头说道:“都见到了……好一场惊心动魄的故事啊,可能的话,可以写一本小说了……” 等三叔稍微平复了一下心情,慢慢地给我讲起了故事。 我知道,这故事肯定是跟这个阁楼有关,也和费瑶有关。为了表述方便,故事采用第三人称来描述。 …… 民国三年,也就是公元1914年。 军阀混战留下了满目疮痍,很多地方的人们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。 各方势力各怀鬼胎,穷兵黩武,扩充势力,弄得民不聊生。 而当时的临江相对来说,还比较平静。人们安居乐业,自给自足,算是乱世之中的一方净土。 杨缓之,远近闻名的木俑艺人,人称木人杨。祖辈传下来的手艺,到他手里不知道多少代了。祖上最辉煌的时候,曾经被明太祖朱元璋,以及后来的慈禧太后招进宫中,充当御用木俑师。 杨缓之的手艺,据说已经出神入化,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。但是那时人们能够温饱就已经不易,更少有人愿意出钱去做木俑。所以杨缓之平日里只是做着普通的木工。 突然有一天,有人登门来请杨缓之,要求他给做一些木俑,许价二十块大洋。 了解到对方的来历之后,杨缓之本不想应,但是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工匠艺人,最近生意冷清,已经快要揭不开锅了,对方给的价格更让自己无法拒绝。赚了这二十块大洋,自己便可以找一处清净之地隐居了。 来找杨缓之做木俑的,是一个叫做春香楼的地方。 这春香楼可是十里八镇,数一数二的烟花之地。 杨缓之,为人正派,对这种春街柳巷一向敬而远之。但是为了赚钱,只好硬着头皮进了春香楼。 见到了老鸨之后,杨缓之才知道对方的用意。 老鸨不知道从哪听说杨缓之有一身精湛的木雕术,能做活灵活现的精雕木俑。于是便想请他来,帮春香楼里的每个姑娘做一件精雕木俑。 第75章 菀彼青青,泣如颓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