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145节 (第1/3页)
2号保安再点头:“是的。” 袁忘走一步,到3号保安身边:“蓝盾专科学校?” 3号转了转眼珠:“是的。” 袁忘回头问:“3号是你学长吗?” 2号保安:“不是。” 袁忘问3号:“2号是你学弟吗?” 3号保安:“不是。” 袁忘再问3号:“专科学校女副校长叫什么名字?” 3号保安:“阿列西娃。” 袁忘问2号:“专科学校女副校长名字。” 2号:“我们没有女副校长,只有一位副校长负责后勤和教工人事。我们的荣誉校长是本地镇长。” 袁忘朝3号笑了笑,3号做个无可奈何的表情,袁忘走到秦岚身边,在便签上写字,然后撕下便签:3号是窃贼。把便签交给了秦岚。 这一举动吸引了大家的注意,大家关注目光中,秦岚拿起扩音器:“窃贼已经被指认,301考生加5分,请301考生拿自助餐食物到客厅边吃边看热闹。” 有人注意到袁忘当时的位置,发现2号和3号是袁忘答对的关键,于是过去问话。这也让其他人跟随过去。一位四十岁的中年人编号303,一声不吭的走到楼梯边,秦岚的身边。他拿起便签本和铅笔,然后快速涂抹。因为痕迹的缘故,隐约可以看见袁忘的答案。中年人面对大家的目光,将前面几张便签字撕下揉成一团塞进口袋中。 303开始询问其他保安一个问题:“有没有注意到3号保安的不寻常举动?火灾发生时,3号保安在哪里?” 在得知3号保安主动帮助5号保安系鞋带,并且还和5号保安拍肩后,303考生要求对5号保安进行搜身。最终在5号保安的口袋中找到了传奇戒指。 303在找两个物品,一个是点火的遥控器,一个是戒指。他不在乎先找到哪样东西,现在他找到了戒指,留给大家的问题就比较棘手。因为大家首先要先联系上3号保安是窃贼这一基础,才能一步步的问出对的问题,并且问对人。 303在5号保安身上搜出戒指之后,5号保安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。5号保安格守规则:“我不知道戒指怎么到我身上,我不记得了。”在他设定中,他无法提供系鞋带这一细节。这种情况在真实案件中较为常见,在侦破过程中,不能完全采纳与事件有关的人提出的证词。比如5号认为3号系鞋带的行为过于暧昧,或者他因为3号这个动作爱上3号等等可能,会对证词进行隐瞒。 袁忘和303端了盘子,在一边坐着吃自助餐,303道:“谢谢。” 袁忘呵呵一笑:“客气。” 303:“我叫华德,苏格兰场警探。” 袁忘:“纽唐侦猎社,保释执行官。” 第207章 饭碗之战(二) 苏格兰场指的是英国伦敦警察厅,和普通警局区别不大。但是英国特别是伦敦侦探文化非常浓厚,因此苏格兰场在刑侦方面具备比较领先的理念,在上个世纪苏格兰场警探几乎就是神探的代名词。但是在现代科技代替人工之后,苏格兰场也没有什么很了不起。但苏格兰场的警探仍旧以此为荣。 事实也是如此,如今的刑侦更依靠科技,而不是人。很大比例的案件告破首功归于监控。原本经验丰富,功底深厚的警探能从血迹分布来推断出凶手的数据。现在扫描现场,电脑就会给出结果,并且比人更为精确。反过来说,一旦罪犯懂得利用现代刑侦科技掩盖自己的罪行,那么传统的刑侦技术才会发挥作用的余地。 技术可以克隆和掌握,经验难以被复制。 以秦岚为例,他本人已经跳出了科技能控制的范畴,他可以使用科技,也可以不依靠科技。他可以在科技的基础上做出更精确的推论。毕竟有很多东西不是机器所能代替的。诸如已经面世几十年的测谎仪,始终无法成为法庭上的测谎工具。 但不可否认,近年来,特别是近十多年来,传统刑侦技术已经走向末路,不少优秀的警探转行成为经警与网警。 袁忘问:“为什么毁了便签?”是不是太不厚道了呢? 华德:“这是考核,考核的标准不在于难度,在于公平。你故意留下痕迹这种做法对考生来说并不公平,虽然我因此获利。” 听起来华德是个混蛋,得了便宜还卖乖。但袁忘从这个回答的语气判断华德是一个很古板和教条的英国人。这类人通常不好相处,难以接触,不过这类人通常不会是坏人。他们对自己有比较严格的要求。 袁忘笑道:“那你就不应该利用。” 华德回答:“我犹豫过,你给我出了一道难题。我并不想因此获利,但是我又必须获利。” 袁忘好一会理解华德这话意思,他不想通过取巧手段吃上自助餐,但是他已经知道了这个取巧手段之后,他不能拒绝。拒绝取巧属于职业道德问题。不能因为个人的道德和喜好而丧失破案机会。 一起绑架案,绑架者打电话告知警探,我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