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分卷(2) (第2/3页)
奉的三清神像都被人砸了,房舍中只有供桌、木床还幸存。 之前青阳还信誓旦旦说,日后他在道观中供奉,一定不会少了他们的牌位呢,现在赵公明都想说了:甭供奉了,谁知道牌位安置好以后,会不会步三清像的后尘? 青阳倒是能理解,这是之前张明德不学无术、招摇撞骗造下的孽,怪不得前来泄愤的人:虽然主殿的三清像还没有修复,诸位的牌位不能现在就立,但我可以做些香火,或者打扫打扫,办场斋醮 罢了罢了还办斋醮,你自己吃饱住暖怕是都难。张元伯看不下去地掩面长叹,当时听你说道观在秦淮,我还当是什么好去处 没想到不仅这么小,还坐落在贫民区中。环境脏乱差都另说,主要还是吵闹。 修道讲究清静,一般道士要么是钻进深山老林清修,要么也会找块安静的地盘开山立派。哪儿有这种栖身贫民区,和其他人家挤在一块儿的,三不五时还要面临打砸。 我打扫卫生可快了,别说做的香火,办的斋醮师祖都亲自显灵夸过好青阳特不服气地小声逼逼,脚下很自然地挪到其他三位师兄身边,和三个已经气傻的生财鬼站成一排。 青阳一向心大,不服气来得快去得也快,此时已经托起腮帮子,看着道观的老牌匾发出啧啧感叹,仿佛刚刚被指责和同情的人不是他一样:这么点小居然叫观,很有野心哦! 说来也巧,青阳在现代常驻的观庙也叫作青福观。或许他穿来此处,冥冥中还真有天意呢! ??赵公明猛地将自己的大脸盘子戳到青阳面前,说的就是你呢!!你怎么像个没事人似的!? 啊,对哦。青阳眼睛一睁大,露出反应过来的神情,随后赧然地低下头,腼腆地瞅了五鬼一眼,那诸位师灵公也看到我道观的情况了,能不能 赵公明开始警惕。 青阳小小搓了下双手:先借点钱来花花呢? 虽然不是同一个世界,但师兄们或许会一样善良、大方呢?青阳小小的脸庞上挂满大大的期待。 赵公明: 其余四位生财鬼:?????? 靠!!!!!! 越发的过分了,之前让他们搬人、抠棺材板,现在还想从他们生财鬼的口袋里倒抠钱!?! 赵公明:你做梦!! 殿下,您已经研究这石棺一整宿了,是不是歇息一下? 太子身边的近卫举着烛火,低声询问。 夜幕降临,回到临时宅邸,胤礽已经褪去了白日的冠服,换了身轻便的衣裳,依旧是与帝王相同的明黄色。 这样的颜色,倘若穿在别的人身上,那就是杀头、满门抄斩的大罪。哪怕是前朝的太子,也不会像胤礽这样,还未登帝位,一切用度就几乎与皇帝等同。 这一方面,是康熙对胤礽的纵容,另一方面,也是身为内阁大学士、权同宰相的索额图,为他的侄孙胤礽苦心经营,求取来的。 胤礽就跟没听见一样,仍旧坐在小团凳上,难得幼稚地托着腮,目光充满疑惑地在这石棺上不断游弋,实在难以理解。 不论他如何搜索,石棺的每一寸他都摸遍了,也没发觉什么机关。难道那道士是有真本事? 顺着这个猜测捋下去,胤礽心想:既然如此,那这个道士肯定不会因为批命撒谎了。 说八弟能当皇帝的那个假批命,多半是大皇兄胤褆编的,一是为了挑拨孤与八弟之间的关系,二是为了转移孤的视线。如此麻烦周折,那永定河堤修筑中受贿的贪官污吏,一定和胤褆大有联系! 先前那些在场的人,都警告过了吧,今日所见之事,谁也不许传出去。这次的贪腐案,从大皇兄那儿下手,你们细查查,打从他来永定河之后,都和哪些人有过来往? 胤礽手肘撑在石棺边上,若有所思,还有,派人去查这个张明德的去向,孤要再见他一面。记得,不要叫人发现,也不要打草惊蛇。一有消息,立即向孤汇报。 是。近卫应道,那这石棺 孤再看看。胤礽紧盯石棺喃喃,宛如一个做不出题就不愿睡觉的倔强学霸,孤再看看 于是,同一晚。 焦灼等待太子反应的大皇子胤褆:你说什么?太子审完了那个道士,不仅没发怒,还把人放走了?也没去找八皇子麻烦,更没传信给皇阿玛? ??太子这是在酝酿什么可怕的阴谋? 眼线战战兢兢,说实话,他也很懵逼:巡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