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四十三章柳色寒烟 (第2/2页)
到来,让咱寒烟山庄发生了大的变化,我们村的木建筑风格也正是由此人倡导的。” “那知青呢?现在在哪儿?”我饶有兴味地问。 “回城去了!大约是六六年的秋天,那场众所周知的运动,正如火如荼,城里正乱得一团糟那会儿,说是回去看看家里人再来,此后就再没来了。” “从此江湖上就再没这人的踪迹啦?怎么会这样?”我有些落寞和不甘:“不对,这好像不合人性吧?辛辛苦苦经营的银杏林,哪有不来看看的道理?这人一定是遭了什么事了。你们村就没人去打听打听?” “人一离开这里,就没了音信,到哪里去打听得到?” “这知青姓什么,在这里呆了几年?” “好像是姓柳,呆了有三年多接近四年吧!好像听说是六二年来的。” “柳?柳永的柳吗?” “应该是吧!” “他们家在省城是干什么的?大致在省城什么地方?三年多的时间,就算藏得再深,他也会有个心情郁闷,酒后吐真言的时候,他不可能完全不透露的!你们村子里一定会有人知道。找到这个人,就可以去省城查访了。” “查访他干什么?他们同一时代的人都不愿过问这事。记得那年路过梅园,我曾向我父亲问过这人的下落,被一旁的母亲骂了,以后就没再问了。” “梅园?什么梅园?” “哦,在山的背面,也是这姓柳的雇人垦荒栽种的。两亩左右一林子。梅花盛开的时节,在我家里都能闻到梅香。等会儿翻过山去就能看到。” “这姓柳的还真是个雅士,没有辜负这个姓氏!木房子、银杏林、梅园,无一不诗情,无一不雅意,这人的心中,一定有一个桃源,他是在按照自己的标准,构建他心中的桃源。如此用心良苦,他怎能轻易忘了这个地方,那么解释就只剩下一个,在那乱世的年月,他没能存活下来。”我感慨地说。 “刚才你说什么?什么叫没有辜负这个姓氏?姓柳的人很多雅士吗?” “当然!北宋柳永柳三变,不是雅士吗?因为爱柳永,所以连柳姓都一起爱了。‘今霄酒醒何处,杨柳岸,晓岚残月,’什么样的人生境界?还不够诗情吗?其二,柳者留也,柳留谐音,古人都有折柳送别的习惯,杨柳依依的氛围,何其雅也!王维阳关三叠的送行名曲里面,不处处都有柳的踪影吗?其三,你知道中国柳姓的得姓始祖是谁吗?柳下惠是也!柳下惠还不够雅吗?连孟子都称其为‘百世之师”,《孟子》一书曾把柳下惠和伯夷、伊尹、孔子并称四位大圣人。后世的柳宗元、柳梦梅、柳如是、柳湘莲、请问哪一个不雅?” 孙思饶有兴趣地听着,赵若怀并不甘心我的胡诌。正一旁思索对策。陈忆嬉皮笑脸地说:“妈呀,心仪,你是说那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吗?这样的人怎能算是雅士呢?一点情趣都没有!这男人都柳下惠了,女人还有什么盼头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