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进男频搞基建_第388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388节 (第2/2页)

为交易的筹码。
  也就是说,从流通功能和支付功能来说,铜钱并非必须的。
  “如何更改?”有人不解,“不用铜钱用什么?”
  楼荃:“不知诸位大人可知寄存点的凭证?”
  范玉笙脑子转得快,几乎立刻洞彻了她的想法。
  “楼尚书的意思是,既然寄存点可以用凭证进行存取钱财,不如直接用类似的凭证代替铜板?”
  楼荃笑着拱拱手,“范相大才,下官佩服。”
  范玉笙:“……”
  有朝臣道:“那凭证不过是一张纸,哪里能用来交易?恕下官无法想象。”
  不少人都觉得不靠谱。
  用纸代替货币?太荒谬了吧!
  杨广怀开口:“我倒是觉得这样挺轻便的,若是一车铜板能用几张纸代替,应该会节省不少工夫,也会减少清点的失误。”
  “可是杨相,纸张易得,若是用纸张代替铜板,岂非人人都能发财?”
  杨广怀笑了笑,“那就得问楼尚书了。”
  众人便都看向楼荃。
  楼荃解释道:“朝廷可以用特殊的技法进行防伪,记得几年前梅花笺大热,不少造纸坊都试图制出梅花笺,但所造梅花笺,皆比不上庆州梅花笺。想必经过这些年,庆州造纸坊的造纸技艺更加高明。除此之外,发行纸币时,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进行防伪。”
  朝臣也不尽是不知变通之人,若真能用纸币代替铜板进行交易,确实会大大方便百姓的生活。
  他们自己也是百姓中的一员嘛。
  楼喻道:“此事朝会之后再议。”
  朝会之后,相关官员齐聚勤政殿开会。
  楼喻开门见山道:“楼尚书的问题和魏尚书的问题,或许可以合并解决。”
  魏思不由目露崇拜,陛下又有好点子了!
  其余人都觉得自己脑子不够用了。
  小商户的存亡和推行纸币有半文钱关系吗!
  楼喻道:“朕打算设立银行。”
  “银行……”范玉笙仔细咀嚼这两个字,蹙眉问,“这个银行与寄存点的区别是?”
  “范爱卿问到点子上了。”楼喻环顾众人,问道,“诸位应该知晓寄存点的各项业务罢?”
  “知道,可以进行异地存取钱,还可以寄送物件。”魏思答。
  “好,之前将这两个功能结合在一处,是因为当时寄存范围只囿于八州,且业务算不上频繁,寄存点可以承担,但现在不同了。”
  “朕打算在京城建立中央银行,其余州府的寄存点都作为分行,而寄送物件的业务从寄存点分离出去,另起炉灶。”
  “银行可以进行存取钱财的业务,也可以向民间放贷,还可以发行纸币。老百姓到时候可以用手中的铜板去银行兑换纸币。”
  “陛下,如何让百姓使用纸币?相比于纸币,还是铜钱更让他们觉得踏实吧?”杨广怀问。
  楼喻反问:“如果将钱存入银行可以获得利钱呢?如果银行的贷款利钱低于民间私人质库呢?”
  质库又叫典当行,其中有一项业务就是放高利贷。
  高利贷是个深坑,一旦涉足,下场必定好不到哪儿去。
  “利钱?”范玉笙惊讶,“陛下是说,百姓将钱存入银行,还能拿到更多的钱?”
  “没错。”
  范玉笙皱眉,“可即便如此,百姓又如何相信纸币可以进行交易?”
  “很简单,等银行体系建成后,朝廷发给官员的俸禄将换成纸币,你们用纸币去采买,估计无人敢不收罢?”
  众人:“……”
  朝廷官员都用纸币买东西,老百姓敢不收吗?
  陛下这招真绝!
  时间一长,百姓对纸币产生了信任和依赖,自然就不会抵触纸币。
  魏思则问:“银行与小商户又有什么关联呢?”
  楼喻笑道:“那些小商户在大商户的压制下,一个个破产倒闭,并不完全是因为不擅经营罢?若仅仅因为资金比不上大商户雄厚而倒闭,岂不可惜?银行可以放贷给他们,让他们再次活过来。”
  在楼喻看来,民间的小商品交易必不可少,这些才是真正能带动民间经济活起来的存在。
  魏思眼睛一亮,“陛下,这的确是个好法子!”
  “嗯,不过不是所有小商户都可以向银行借贷,银行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核筛选,具体审核标准,由财政部与户部协定,再交给朕。”
  魏思和楼荃皆恭敬领命。
  大盛京城和各个州府皆设立寄存点,朝廷一声令下,寄存点便根据指示更改业务。
  官方物流体系建立后,对传统镖局产生了巨大的冲击。
  不过早在几年前,官方就与民间镖局进行合作,将一部分业务分派给镖局,因为商业飞速发展后,各地寄存点的寄送能力实在不足。
  传统镖局在冲击下,有的顺着潮流做出改变,有的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。留存下来的新镖局逐渐成为物流体系的主力军。
  此次将寄存点改为银行,寄送物件的功能便完全落在新式镖局头上。
  在官府的管控下,这些镖局只能依照市价为老百姓提供服务。
  银行建立后,各项关于银行的制度与运营规范都相继出炉。
  经过报纸的强力宣传,老百姓都知道了银行和纸币的事情,但很少有人愿意去尝试。
  倒是一些商人理解朝廷的用意,心里面觉得暖洋洋的。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