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20节 (第2/2页)
蔡丹捂着脸蛋跑了,去找蔡四哥他们了。 长的太可爱也烦恼啊! 倒数 第二十一章 他们第四大队人其实人不多,一共才三十多户。 这还是因为蔡姑父让每家多养五只鸡,很多人口多的都分家了。 但是分粮速度并不快。 因为这是大事,谁也不敢马虎。 蔡姑父按照户主名先点遍人,确认全员到齐。 然后按照工分多少开始喊人。 这时候亲爹娘都不好使,必须按照工分排队。 工分多就是荣誉。 第一家毫不意外是蔡根家。 他们家三世同堂,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家,还一直不分家,大大小小加起来十几口人,是如今她们大队人口最多的一家子。 这年代讲究人多力量大。 家里壮劳力多,工分加起来自然少不了。 这几年他们家年年第一。 其他队员都习惯了。 像蔡丹家就一个成年劳力的,直接倒数。 倒也没倒数第一,有刚分家的老两口更没多少工分。 蔡丹一看这情况,就知道短时间轮不到她家,可是她好奇啊,就跑前边看热闹去了。 别的小孩跑前头碍事,肯定被瞪走,她不一样,她懂得找靠山。 蔡丹直接挤进去然后被蔡姑姑搂在了怀里。 近距离围观分粮。 现在在进行第一步,对账。 蔡姑父手里有记分册,个人手里也有记分的东西。 别看很多队员不识字,但是记工分却是都会的。 “不对,侄女婿,虎头的工分差两个呢,不对数,不对数。”蔡根爷爷皱着眉头,一副“你算错了”的表情。 蔡姑父显然很有经验,也不和他杠,笑着安抚道,“三叔,我记上了,回头咱们一天天的对账,保证不少您工分,先对其他人的。” 蔡丹挑挑眉,怪不得说工分是百姓的命根。 差两个工分也是寸步不让。 不过这也正常,每一个工分都代表着辛勤的汗水啊。 好在其他人的工分都对上了。 蔡姑父开始大声念,“三叔家一共工分一万二千五百五十六工分,人口十三,其中成年人八个,小孩五个,人头粮……” 随着蔡姑父话落,后边就有人开始秤粮食。 蔡根爹娘、叔婶们都拿着筐和袋子去接粮食,顺便看秤。 蔡丹扭头小脑袋去看,发现粮食种类还不少。 稻谷、高粱、地瓜、土豆、玉米、黄豆… 除了稻谷算精米,其他的都是粗粮。 不过也不能随意分的,都是蔡姑父事先定好的,按照一定比例来的。 好在大家只在乎粮食斤数,并不在乎种类。 “侄女婿,差那两工分…”那边粮食分完了,蔡根爷爷还不忘提醒蔡姑父。 蔡姑父保证道,“等分完了粮食,三叔带着本子来大队,绝对差不了事。” 因为蔡姑父一向信誉良好,蔡根爷爷点点头,走了。 第一家的粮食才算分完了。 接下来是第二家…第三家… 都中午了才轮到她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