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112节 (第2/3页)
就是活着的感觉。 ??方才这一场弹劾,她竟是从阎罗殿走了一遭,此时才发觉掌心早已经冷汗淋漓,后背更是疼痛欲裂,本来她被杖打之后,就留下了伤痕。如今沾了汗水,犹如在伤口处浇了一遍盐水。 ??若问她怕吗? ??原本沈绛以为自己会怕,天下之间,谁人不怕死。 ??所谓不怕死者,也无非是有了让自己敢去死的决心。 ??方才在那金殿之上,她似乎找到了。 ??就在沈绛停在墀台,略缓和一口气的时候,旁边有人匆匆赶来,她回头一看,竟是温辞安。 ??温辞安一身御史绯衣,本来冷硬冷肃的眉眼,在这一身绯衣下,有种凌厉的俊美,此刻在金光下,这样的凌厉似乎也被染上了一缕温和。 ??特别是他望过来的眼眸,带着某种柔软的笑意。 ??“沈姑娘。”他轻声喊了一句。 ??沈绛望向他,正欲开口,却见他竟双手合起,冲着自己作揖。 ??忽而,这偌大金殿前的广场,似乎有风声渐起。 ??这风中似乎带着细细砂砾,仿佛这突然卷起的风来自于漠北。 ??沈绛忍不住抬起头,望向遥远的北方,她的目光穿过宫墙,穿过万千民居,穿过山川河流,似乎真的看到了那个她从未去过的漠北。 ??那里也有欢声笑语,也有万家灯火,那些将士所守护的一切。 ??她虽女儿身,不得入朝堂,可是却也拼死,为这些战死的将士们,做了一点事情,所为也不过是想让这些抛头颅洒热血,保家卫国的将士,能得到真正的安息。 ??你听,漠北风声里的哭声,变小了。 ??这么一想,沈绛嘴角露出一丝笑容。 ??随后她冲着温辞安恭恭敬敬行一大礼,低声道:“温大人,身为御史,能不畏权势,为不公请命,不逐波而流,才是最为叫人钦佩。” ??此时,郢王正带着谢珣从殿内走出,他正欲教训,却看见站在墀台处的两人。 ??郢王倒是难得多嘴感慨了句:“这位温御史据说二十有三,也未曾成婚,一心为民。我瞧着他倒是与这位沈姑娘颇为般配,两人站在一处,极是登对。” ??“不配。”突然,他身侧的人冷冷开口。 ??郢王一怔,扭头看着身侧的儿子,以为自己听错了,问道:“你说什么?” ??谢珣似乎不介意再多说一遍,“我说这两人不般配。” ??一、点、都、不、般、配。 ??此时,内侍匆匆而过,竟是皇上派人过来,将温辞安叫了过去。 ??沈绛孤零零一人,虽然很多人感慨她大义,可她到底刚得罪了皇上,谁也不敢轻易上前与她打招呼。 ??眼看着她要往前走。 ??却没想到,她刚迈出去一步,身体如落叶般,落在地上。 ??郢王一惊,开口喊道:“来人呐。” ??可是他这一句,刚喊出口,身侧站着的谢珣却已经冲了出去。 ??郢王眼睁睁看着,一向淡然从容的儿子,就这么几步冲到那少女的身侧,然后将她抱了起来。 ??“叫太医。”谢珣声音着急。 ??他声音中的焦急担心,是郢王从未见过的。 ??第71章 ??殿阁外, 骄阳斜照,将一缕秋光送入殿内。角落的香炉上,白烟袅袅, 带着一丝丝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