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真不是木匠皇帝_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144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144节 (第1/2页)

    ??这次内阁联合吏部会议,主要是针对有明近三百年来,科考录取上出现的问题,并商讨如何有效解决。

    ??把考生所在地区与出身结合起来,统筹分配录取名额,分省区、分阶层录取,细划录取工作,这些都是他们需要做的。

    ??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檐,照射进坤宁宫,龙床上的天启皇帝不知何时就已经醒来,正静静靠着,喃喃道:

    ??“现在这个时候,他们也该回去了…”

    ??轻声细语的呢喃,还是搅扰了怀中皇后的清梦,两人相顾一笑,却是朱由校屏退了已来到宫外的都人,淡淡道:

    ??“朕和皇后还要再睡半日,你们宫外候着。”

    ??都人们的应承声传出紫禁城,化作一缕暖风,拂过刚刚一脚踏出西暖阁的刘宗周的耳边。

    ??他轻叹一声,心力交瘁。

    ??他实在不明白,这等分省录取制,显然会拖慢江浙地区的发展,也会令江南地区的士子对朝廷不满,生出背离之心。

    ??相对而言,因此所获的偏远地区士子那些所谓忠心,实在是不值一提。

    ??不过也罢,既然廷议、部议皆已结束,分省录取制在天启二年的大明出现,也就是尘埃落定之事了。

    ??“或许…崔呈秀说的不错,真是我刘宗周过于迂腐、守旧了?”

    ??官员们迎着朝阳各自打道回府,经过彻夜的激烈商讨,每一道背影,都和紫禁城里的皇帝一样,显得落寞、瘦削。

    ??有的唉声叹息,说祖宗定下的近千年科举制度就要被打破,大明科举即将陷入黑暗的。

    ??也有兴奋不已,说天启皇帝这一手,实在是富有远见卓识的高明之举的。

    ??无论做什么事,都是众说纷纭,对于这点,朱由校早有准备。

    ??可以预料的是,这次施行了分生录取制后,江浙、南北直隶地区的贡生竞争力会被减弱,西北地区的考生,会有更好表现。

    ??自然,在壬戌科的殿试上,朱由校也对官二代,商二代做出了一些限制,以增加寒门士子的登场率。

    ??到底有没有卵用,朱由校根本不在乎,作为一个后世穿越者,寒门难出贵子,这种基本常识还是明白的。

    ??这一手主要的目的,其实还在争取更多士子对朝廷的效忠,从而削弱东林在民间影响力。

    ??相信在《京报》和科举改制的影响下,东林在朝堂之下“遥执朝政”的时日,也不多了!

    ??......

    ??天启二年二月二十六日,壬戌科殿试的前四天。

    ??在这几天,基本不会再有士子去“复习”考点了。

    ??有能耐的知道自己肯定能得进士及第,没能耐的,也不会多做努力,想着混个同进士出身,也就不错了,想那么多干啥!

    ??人生,要知足常乐!

    ??同进士出身,也比大部分人要强了,这就算半只脚踏入仕途,就算回老家,也非同日而语。

    ??可朝廷消息一出,所有人都傻了。

    ??内阁、吏部共同在京师发了一篇通告,《京报》也同期刊行,具体内容,涉及一桩牵动千年科举制度的大改革。

    ??这超出了很多人的认知范畴!

    ??不少人都没想到,在自己有生之年,居然会见识到朝廷分省录取,根据省份出殿试卷子。

    ??这要是在从前,他们连想都不敢想。

    ??当时朱元璋分南北卷,嘉靖增设中卷,这已经克服了许多阻力,朱由校做的更绝,直接一步到位,每个省一套。

    ??这皇帝也确实是太小了,今年也就才十七,做事情想一出是一出,根本没想过这种牵动科考的改革,影响会有多深远!

    ??当然,除了嘴炮,各地贡生也是各自态度不同。

    ??像是如贵州、西南等地远道而来的,基本都是憋住不笑,看江浙贡生的笑话,因为朝廷几乎相当于直接增加了他们这些偏远省份的名额。

    ??相同的,自古以来便是科举大省的江浙地区贡生,个个就是义愤填膺了。

    ??这种改革,虽然对头三名影响不大,但是对他们这些半吊子,却是最考验真功夫的。

    ??本打算要混的,怕是要被偏远地区考生给强行挤掉一部分。

    ??最慌的就是这群人,虽说是自身实力不强,但毕竟个人面子摆在台面上。

    ??你一个江南贡生,没考过云贵的,回老家还不被同社的学子们给笑掉大牙?

    ??面子还要不要了,仕途还进不进了?

    ??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